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杨长槐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云台山记游

2015-09-02 09:34:51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杨长槐
A-A+

  云台山,位于贵州施秉县城北十余里,南面的舞阳河似一条碧带绕山而行,加上杉木河流淌中的水花,使云台山显得更为旖旎,秀美动人。

  石是云台山的一绝。登云台山沿石级而上,在原始密林之中跋涉。只见一座巨壁由天际直插深谷,古树枝在半空摇曳,显出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的雄姿,这便是观云亭。沿山路下到野牛洞一带,山石奇特。那高大圆浑的石柱一座座由山腰直挺挺的耸立天际,似粗壮的石笋在云雾中摇动,有的如横卧的野牛,有的像观景的诗翁,又有的似利剑直插山涧,在日光下闪闪发光。在这些巨大的山石之间,一簇簇密茂的森林,覆盖四周,犹如给魁伟的骑士披上绿色的军装。壁脊上的古松,好比壮士的头发。长满棘刺的老阎王树更显神奇,它的根在石隙中盘生,它的枝悬于空中,展尽其美。当我站立在悬空几十平方米宽的云台上,静观四周群峰的时候,只见这些峰峦一个接一个由空谷中升起,都似刀削斧劈一般,两两相挨排成一个弧形。岩下深渊难测,悬崖峭壁蔚为奇观。远眺对面的笔架山,山峰上的树木,似书家挥毫以后放下的笔。这些奇石,或具象,或抽象,在云雾中似露非露,真有一股仙气。沿着山道,到了印斗产阁。印斗产阁耸立在石壁的最顶端,站立其上,只觉缥缈如仙。印斗产阁的前方,十来个巨大的石壁在山峦的翠海里各显其彩,瀑虽不大,但却划破青山而动,真是:峭壁悬崖万壑风,飞瀑响淙淙;冥蒙山雨来天际,云与青山淡相融。再往阁底而望,谷涧深万丈,风生崖木响。方圆十来里的大翠林中,雾霭在冉冉升腾。面对这绿波浩瀚的山海,敞开我情怀,随口吟出:“群峰形突兀,石壁耸云岫;林木绿山野,满壑翠幽幽。”人如能似山谷,胸装这大山之气象,心留潺潺的流水,并把它们化作自己的情操,来托展其胸怀,该有多好!

  云是云台山的又一绝。这次因时间短,加上阴天未能再去刀背岭领略云的奇观,但翻开前几年与北京画家游云台山至刀背岭观云的日记,唤起我对刀背岭的记忆。石级由山顶弯曲伸下谷底,其间断岩上架有小桥,远观由青石块铺成的石梯,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,犹似一道道长城蜿蜒在山中。深涧对面的山由层层石壁叠起,耸入云端,跃入蓝天。当我攀上山巅,远眺群峰俊秀,风吹着白云飞动,山峰时隐时现,使人感到山在动,山在变,既惊险又神奇;走到山腰较宽的石级上,因视线清楚,山势雄伟,呈现在眼中的是一幅云台壮景。这时我便停了下来,打开速写本,准备作画。可是,当我拿起画笔,一阵急风四起,那云似潮水般铺天盖地滚滚而来,只见最近树往一边摇,叶在哗哗作响,山随着云的飞动而往后移,景色格外美妙。这对于山水画家来说,正是体验云的极好机会。你看那如潮的云,在一气之下吞没所有山野,使整座大山处在腾云驾雾之中;云的厚与薄又呈现出无穷的色阶变化,深的云层让人莫测,随风而留,依山势而翻动;特深的股股云流大有漫卷如涛,似龙在山中腾翻飞舞;而那较浅的白云,又散如飞絮,飘动在山中。再观远的山峰,云在冉冉升起,山与白云相连,在阳光下,好一派云蒸霞蔚图。山的色彩也因云的深浅、厚薄,在阳光的照射和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艳丽。近山如铁,中景的山在银色中发出亮光,远山又特别青蓝。这使我想起古人说的“随类赋彩”,应该理解为一种发现。一个画家要想有新的突破,发现是创造的基础。没有新的发现,将会步入死胡同,最多只是沿袭古人之老路。故一个有成就的画家,要在生活中去不断发现,不断地追求,艺术的活力才可能随着积累的丰厚永葆青春。

  碧玉的杉木河,是漂流者的极佳之选。由刀背岭,依依不舍的离开那幻奇的云雾,沿着小路进入被云雾覆盖的密林之时,其感受又别具一格。在云雾中走近朦胧的森林,我们只能凭着同伴的呼吸声、脚步声、呼喊声和歌声而相互紧跟。路途中不时传来婉约的鸟鸣,把人带入那神秘美妙的仙境,产生的情怀和乐趣,是人与大自然合奏出的乐章。当大家都沉浸在这大自然的美妙造化中时,云雾也随之慢慢散去。我们下到山谷的底部,只见沿河的两岸,森林茂密,那杉、松和杂树组成的林海何等可爱!面对着这千里松杉,满壑翠绿的世界,何等清新,何等舒爽!我对此情此景依依不舍,停留于后,突然听到同伴的喊声,便起步前往河边,与大伙踏上橡皮舟上,准备启程去体验漂流的快感。

  安全人员交待了有关注意事项,并进行人员的有机搭配,每一位会水者带上一位不习水性者。北京画院院长刘春华先生熟练的用撑杆顶在石头上,一下将皮筏子推进河中,荡起层层浪波。接着十来个橡皮舟一个接一个漂上河道。我作主人,坐上最后一座,紧跟着冲进浪中。开始时由于水势较平静,皮舟在河中尚稳。当橡皮舟驶入弯滩,不是撞上礁石,就是拐不过弯去,结果多数橡皮舟被水浪冲翻,乘舟胆怯者落入水中,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。好在水不深,天气又已晴朗起来,在有惊无险中,大家相互打起水仗来。在戏水的刺激中,同行们乐在其中,尽情体验那激流中冲击的美感。在安全员的协助下,大家登上橡皮舟继续前进。我侧身水中品味水的旋律,激流虽柔软,一不小心却会被它掀翻水中。特别是拐弯处的迂回而旋转。这种感觉使心灵产生一种强烈的震荡,感受到水的柔与刚的旋律。古人云:“物我交融”,激流的冲击仿佛涌入了血脉,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悟。当我返回贵阳后,便根据自己的体会,细笔写出浪的旋转变化之水势,分层次地淡墨染出水的厚重和深度。水与其他物象不同,激浪是在大强度的冲、滚、旋之中,表现时,线与面和染,运笔均在急速中并使之相互融合,尽可能地把激流在旋转中的生命力展现出来。看着我的画,我似乎又往缓水中淌去,站立在水中,此时的水感如春风徐来,冲洗身上的尘埃,微微的清凉慢慢地进入心田,使全身心都感受到温馨和舒适。对这种水态的表现,古人总结的“行云流水”法可供借鉴。但不管对哪种水势的表现,均要求贯气,不能停顿,更不能断气。我回忆起在旅游时,我爬上一块大的礁石,并叫同伴上来,我们一边晾衣服,一边观激流。同伴天真地说:如果有一条鱼被水冲到石头上,今天回去就美餐一顿。我们边聊边注视着水流的变化,他显然是希望有一条鱼飞上石头,而我则始终关注水的急缓、曲直的节奏,水花、水流飞絮的规律,水面上形成的水汽的韵味,水流在深浅中的层次变化,以及色彩的缤纷,浅绿、深绿、紫蓝、乌黑。我将所看到的这一切,变成了画图珍藏起来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杨长槐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